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未来,我们要怎么样和机器对话

发布时间:2024-05-01 21:34:01      阅读量:904次     



未来,我们要怎么样和机器对话,我觉得可以聊一聊那个肌电手环。生产这只手环的公司叫比奇创新,是一家来自西安的创业公司。节目中出现的那只手环是他们 DTing 系列产品中的灵动手环,“DTing”这个名字来自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谛听”,它能辨识世间万物,尤其善读人心。 创始人李伟琛曾说“我们是在做一个感知交互的设备,通过生物信号来做人机交互,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谛听”形象比较相符。”



说到肌电识别,可能有些人会想到前几年,一款由加拿大创业公司 Thalmic Labs 推出的 MYO 臂环。没错, DTing 和 MYO 的确是基于同一种技术——SEMG(surface electromyography)表面肌电信号。它的原理不难理解,因为人的肌肉组织在活动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生物电位,也就是不同的电信号,这种电信号和脑电、心电一样都属于生物电,而通过肌电识别设备就可以捕捉到这些电信号,最终完成对其它设备的控制。

如果单纯理解 SEMG 有些无趣,我们可以更具体地说一说。SEMG 其实是想要将人和人的交流方式应用在人机交互上,因为肢体语言、手势动作是人类使用最频繁和广泛的一种表达方式,人类使用这种方式进行交流甚至是先于有声语言的。而在我看来,未来的人机沟通应当是多种交互方式的融合,而手势识别应是其一。

另外,我们认为肌电识别有很大想象空间,还在于它除了有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在康复医学上也有很大的价值。早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就有科学家在利用多电极阵列采集 SEMG 信号来识别上肢肩关节、肘关节和前臂的运动并用于假肢控制的研究。而实际上,有关 SEMG 最早的研究就来自于此,后来这项技术才又被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辅助航天员或者飞行员进行设备操控。


有关 SEMG 的研究其实在进入 21 世纪后经历了快速发展,但落实到应用中则一直比较少,以致于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存在。基于 SEMG 的交互方式没有得到更大规模的普及,主要原因在于这项技术在精细程度上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技术难点。因为如果想要成为一种可靠的交互方式,操控的准确性是一项必然要求,我们现在主要的触屏操作还是鼠标键盘,包括传统的物理按键操作都是如此。而语音交互、手势识别(肌电/图像)这些技术尚未普及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们还无法提供足够的“控制精度”。比如,包括 DTing 设备在内的类似产品能够识别的手势动作种类还不够丰富,基本还是要通过一套规定好的动作来进行输入,并且其中有一些动作并不符合日常的行为习惯,甚至有些怪异,最终导致操控的自由度较低。

但即便如此,正如前面所说,未来人们需要的人机交互方式不会只是单一的一种,谁将扮演新的交互角色也尚未定论,那么诸如肌电识别手势控制这样的探索也就不无价值了。


比奇创新的创始人李伟琛表示,想阶段公司在产品布局上准备深挖两个方向,一个是教育机器人,一个是残障人士穿戴设备。而未来还会更多的拓展到运动健康领域,为运动员提供训练支持,为普通人提供肌电监测,更往后还有 AR/VR 领域的探索。

在李伟琛看来,比奇创新的研究不只是“手势识别”,本质上是对生物信号的研究,最终希望让人和机器交流的方式与人和人交流的方式相近甚至相同。